邮箱账户:@jxcn.cn  密码: 
首页 | 中国江西网 | 论坛 | 博客 | 社区 |   新闻:0791-86849275 广告:86847125 手机报:86849913

一探究竟 菜篮子+大数据让买菜更潮了(图)

南昌推动农贸市场智慧化 移动支付、农残检测、食品溯源等满满智慧元素


 大江网   2020-09-04 08:27:29 来源:中国江西网-江南都市报 编辑:徐杰 作者:张瑞颖
[浏览字号: ]

    文/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张瑞颖

      近日,省城凤凰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启动招标,该项目总投资2.6亿元。此外,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漫和城智慧农贸市集也将于年底投入使用。近几年,南昌市越来越多这种新型农贸市场。9月2日至3日,记者走访了几家智慧农贸市场,发现这些市场不仅干净、整洁,还能对食品安全追溯、农残监测进行公示。

    红谷滩区沁园农贸市场干净整洁。

    在新建区花果山农贸市场,顾客使用移动支付。

      ●古风农贸市场有颜值更有内涵

      在南昌市红谷滩区沁园路林立的高楼中,一排中国古风的建筑显得与众不同,建筑门上写着“沁园农贸市场”几个大字。走进市场,展现在眼前的是干净、整洁、敞亮的景象。

      沁园农贸市场建筑占地7442.65平方米,分上下两层,经营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,设置摊(铺)位478个。该市场有传统农副食品采购区、活禽区、检测室、便民服务区,并融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、农残监测公示系统、农副产品交易数据管理系统等多项智慧系统。

      记者走访得知,商户大部分来自红谷八路露天菜市场。“之前风吹日晒的,天没亮就要起来抢摊位。”蔬菜商户刘先生告诉记者,现在统一管理,不但规范了,也省事,蔬菜损坏率也大大降低,环境好了,市民也更愿意来了。市民表示,商户入驻了菜场,不仅市民能吃到新鲜蔬菜,还减少了占道经营,出行更便利。

      ●智慧农贸市场开启买菜新模式

      9月3日,记者在南昌市新建区花果山农贸市场发现,市场内增添许多智慧元素,新添了移动支付、WiFi覆盖、远程监控、农残检测、食品溯源等“智慧”技术。

      南昌市新建区花果山农贸市场面积6676平方米,有大小店铺45间,各类摊位362个。该农贸市场总投资1100余万元,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智慧农贸管理系统,配备了公共广播及WiFi覆盖系统。实时展示市场内交易数据、客流数据、商户数据、摊位数据、检测数据等。免费给商户提供智能电子秤,显示屏轮播展示工商营业执照、商户信息等。

      在一家蔬菜摊前,市民朱先生扫码付款后,智能电子秤自动打印出一张凭条。手机扫描凭条上的溯源二维码,马上查到了这批青菜的产地和进货信息。朱先生说,科技发达了,越来越感觉到生活便利,幸福感也提升了。

      ●农贸市场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可自动调货平价

      2018年4月18日,中菜联盟互联网+智慧菜市场江西南昌朝新路旗舰店开业,成我省首家“智慧农贸市场”。之后,智慧农贸市场在南昌逐步推广。如今,南昌市湾里管理局也正在建设漫和城智慧农贸市集,预计今年下半年开业。

      智慧农贸市场有什么先进之处?南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传统市场主要是现金支付,智慧市场除了传统支付手段还支持银联、微信等非现金渠道支付,价格、货物信息等相关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。另外,商品价格一旦出现异常波动,抑价机制便自动启动,比如:当某类商品供应量不足、菜价相应上涨时,管理人员会从其他地方调货过来“补仓”。在此情况下,不会出现恶意存货、坐地起价等情况。

      近年来,南昌市商务局按照全力推动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,累计投入3亿多元,对城区94家农贸市场硬件设施进行了精细化、标准化升级改造。今年以来,南昌市扎实开展城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,推动管理不断向规范化、智慧化、标准化迈进。

      今年7月,南昌市发布消息称,将对农贸市场进行星级设定,最高可奖50万元。南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,下一步,南昌市将继续推进硬件改造后的市场智慧化建设,通过互联网+菜篮子、大数据、云计算,以点带面,逐步推进。

     



    新闻:0791-86849275  广告:86847125  手机报:86847093   
     相 关 新 闻
     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  1. 1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”或“中国江西网”、“大江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2. 2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[XXX报]”或“中国江西网-XXX报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·XXX报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3. 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江西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,不授权任何机构、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、截取、复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      4. 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※联系方式:中国江西网 电话:0791-86849032
      版权所有©中国江西新闻网    新闻:0791-86849275    广告:0791-86847125    手机报:0791-86847093    
      赣ICP备案:赣B2-20050349号  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赣B2--20120039    新出网证(赣)字06号
      网络视听许可:1407206号   文网文 [2009] 144号    赣演经字编号048
      主管: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  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  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  主办:江西日报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