邮箱账户:@jxcn.cn  密码: 
首页 | 中国江西网 | 论坛 | 博客 | 社区 |   新闻:0791-86849275 广告:86847125 手机报:86849913

中药炮制现代化势在必行


 大江网   2020-10-19 08:33:02 来源:江西日报 编辑:徐杰 作者:钟端浪
[浏览字号: ]

      本报记者 钟端浪

      金秋十月,樟树市药香四溢,一场中药交易盛会在此开启。

      10月16日至18日,樟树第51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樟树市岐黄小镇举行。本届药交会以“传承精华·守正创新”为主题,来自全国各地8600余家医药厂商参会参展。现场展示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,让许多参展商和观众感觉不虚此行。

      中药炮制有“法”可循

      樟树市素有“药不到樟树不齐,药不过樟树不灵”的美誉,其中“灵”,指的就是樟树市的炮制技术名甲天下。

      10月16日,在药交会分项活动之一的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展陈现场,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展厅内一把把铡刀、铁锚,一个个碾槽、冲钵等中药炮制工具,吸引了上万名药商代表和本地市民的眼球。

      “这里的实物展出,充分体现了樟树炮制技艺的博大精深。”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项目建设负责人廖春红介绍,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在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中,创造了一套自己独特的传统加工炮制工具。此外,中药炮制技术是有“法”可循的,这个“法”是指方法。廖春红说,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,经过前人不断试验,有些烈性有毒中药通过加工炮制,降低或消除了毒性,逐步在临床上得到应用,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。有的通过加工炮制提高了疗效,有的改变了性质,以适应复杂的临床治疗需要。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药炮制的方法,其中包括了炮制工序、所需辅料等内容,以确保质量。

      中药饮片深受海外青睐

      白芍飞上天,木通不见边,陈皮一条线,半夏鱼鳞片……在药交会现场,一些樟树药企在展位上凸显出该市独具风格的中药炮制工艺特色,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和市民驻足观看。

      樟树市非常注重传统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扬。近年来,当地不仅重视原料药材“三月茵陈四月蒿”的应时采收,还对原料药材“耳听、鼻嗅”的鉴别方法进行了普及,且将“精细修拣、切制精良、奇巧炮炙、周密贮藏”等炮制技术广泛运用到药企生产。

      此外,樟树中药炮制在长期实践中,还用不同辅料和方法,不同的炮制程度,达到不同临床应用的要求。“我们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,通过传统的炮制工序炮制后,药效稳定,深受海外中药经销商的喜爱。”樟树市一位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近年来,他们企业向海外销售的饮片批量每年以10%的速度增长。

      传统饮片生产领域瓶颈凸显

      连日来,记者走进樟树市一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,发现企业生产车间的中药炮制过程出现一种“两结合”的现象:饮片的炮制由人工工序和机械设备工序共同完成。

      “时下,樟树老药工难觅,年轻人学艺的越来越少。”谈起企业中药炮制为何会出现“两结合”现象,樟树市庆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张小波告诉记者,由于从事中药炮制脏、苦、累,收入不高,许多原来从事炮制生产和研究的老药工和专家都转了行,青年一代又不愿从事炮制工作。现在樟树独有的“樟帮”中药炮制技术面临断代失传的危机。

      “不过,危机也是机遇。”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,随着科技的发展,中药炮制现代化势在必行。据介绍,目前我省科研人员正在传统中药炮制基础上,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,探索中药炮制作用原理、作用机制,通过化学、分子生物学、实验药理学及临床药物学等临床研究多学科的结合,研究药物炮制前后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变化。

      “我们已经着手提升中药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,并将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现代化的中药厂,加大科研投入,提升技术水平,从而达到传承创新中药炮制技术目标,做强做大中药产业。”樟树市委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   



    新闻:0791-86849275  广告:86847125  手机报:86847093   
     相 关 新 闻
     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  1. 1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”或“中国江西网”、“大江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2. 2、凡本网注明“中国江西网讯[XXX报]”或“中国江西网-XXX报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·XXX报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    3. 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江西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,不授权任何机构、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、截取、复制和使用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      4. 4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※联系方式:中国江西网 电话:0791-86849032
      版权所有©中国江西新闻网    新闻:0791-86849275    广告:0791-86847125    手机报:0791-86847093    
      赣ICP备案:赣B2-20050349号  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赣B2--20120039    新出网证(赣)字06号
      网络视听许可:1407206号   文网文 [2009] 144号    赣演经字编号048
      主管: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  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  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  主办:江西日报社